『黃地內經、至真要大論』曰病所遠而中道氣味之者,食而過之,無越其制度也。

這裡是說病氣所在的遠近,藥性的氣味必先經由腸胃中道,以食為基準,(此過非超過,而應翻作到達),藥物藉由食物達到病所,例如要使藥氣停留在表在外的,藥在食後,以食載藥,而留止於上,欲其至裡至下者,藥在食前,則食墜藥,而疾走於下。

 

飯後服藥:

驅風解表藥就是類似俗稱的感冒藥,內含大量揮發性物質,辛竄的效果腸胃不好的人,會感覺腹部不適,最好是飯後服用,加上能入口的熱開水能夠讓藥效更為明顯,此外處理心、肺的藥物亦是飯後服用,目的是要讓藥停在胸隔間,以增加療效。

 

飯前服藥:

走肝腎的藥多是黏膩難以吸收,需要腸胃較多的消化能力,故在飯前食藥,但是腸胃功能較差的人,需要增加一些藥物以幫助消化,例如乾地黃用砂仁酒蒸曬九次,再用蜜制丸來增加腸胃吸收藥物的功能。

 

兩餐之間:

處理腸胃的藥物多在兩餐之間食用,類似現在的少量多食的概念,胃潰瘍是飽痛十二指腸潰瘍是餓就痛,所以不拘時不舒服即可食用就是在處理腸胃的問題。

 

亦有蒙石滾痰丸治療頑痰怪病,薑湯送下,服後仰臥,一方面用水丸(以水為附著劑,非一般蜜丸)增加崩解的速度,一方面服後仰臥就是強調要處理胸膈以上的疾病。

 

總之要把藥物送到該去的地方,就是以飯食為度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nch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